這種材料和金屬材料屬性區別非常的大,雖然謠傳它質量輕,強度高,各種好,其實他只有特定的方向強度高,反方向強度大概只有1/10。
所以我并不認同說它的強度比鋼要高。而且纖維本身是可以機械化生產的,但是如果到生產產品的階段,就必須手動,而且根據你的產品體積有多大,你的壓熱器就必須有那么大的空間能放入產品才可以。波音公司前一段時間造了一個無比巨大的壓熱器來生產它的機身。碳素纖維本身導電易燃,百科上所說的耐高溫之類,是由于使用比較好的樹脂經過高溫處理之后才能達到這一屬性。拿打火機去點純纖維,一樣會燒的很旺。電磁屏蔽性好,也就是說你在碳素纖維的房間里面手機估計就收不到信號了吧。曾經有個小伙伴設計了一個UAV,把接收器放在碳素纖維做的機殼里面了,果斷悲劇。
現在大概生產碳素纖維產品的方法有三種,三種我都自己試過,感覺都很復雜,需要很強的手工工藝水平。
第二種叫做pre-preg,這種碳素纖維出廠的時候就帶上樹脂,需要放進冰箱保存,用的時候直接鋪在磨具上就好了,但是這種纖維有保質期,過了保質期就不能用。
第三種叫做infusion,和wetlayup相似,只不過是用真空袋的壓力來鋪好樹脂。這種方式不會浪費樹脂。
所有工藝重要的階段是那個真空袋,不能漏氣,而且角落都得壓到,不然產品就會出現不帶樹脂的碳素纖維,那個東西和做衣服的布一樣的屬性,只是拉不斷而已,很容易移位。而且純纖維會掉像碳粉一樣的東西,弄到手上特別癢,操作起來需要帶手套。
如果只是碳素纖維生產的產品,很容易彎曲,所以中間都會用一層叫做honeycomb的夾層,使它不會變形。大概數了一下造一個碳素纖維產品貌似需要將近10種不同的東西,所以麻煩的很。
如果說碳素纖維的產品,我覺得如果是需要特定方向的強度,而且幾何簡單的產品適合了。幾何復雜的產品,手工復雜程度估計能高個十幾倍,而且質量不能保證了。所以圓圓的機身啦,自行車啦,高爾夫球桿啦,適合了。
導電的產品..不能用碳素纖維,碳素纖維如果中間的纖維通電,就直接會著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