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脫模劑:脫模劑的作用是使零件順利的從模具上剝離下來,不損壞零件和模具。采用美國Meguiar’s公司產F-103脫模蠟。
2、工藝流程:模具修整-涂脫模劑-涂膠衣樹脂-裁切玻璃織物-配膠-糊制-室溫固化-脫模-按切割線去毛-封邊-熟化-噴漆。將模具清洗干凈,用柔軟的紗布擦干凈,表面不得殘留雜質。 涂脫模劑:涂脫模劑一定要均勻無遺漏。聚乙烯醇需充分干透,上光蠟和非硅型油料糊等脫模劑需停放兩小時,使溶劑揮發掉。 涂膠衣樹脂:膠衣配料要充分混合,特別是使用填料和顏料時。混合不均勻,會使制品表面出現斑點或條紋,影響外觀。膠衣的厚度應..的控制。
施工時,可用毛刷涂刷。膠衣固化到手指接觸上感到稍微有些發粘但不沾污手指,此時即可層糊。 裁切玻璃織物:根據零件的尺寸、厚度,計算好所需玻璃織物的層數。玻璃織物的大小應比模胎稍大。必要時可用樣板下料。 配膠:按所需的膠凝時間、環境條件,選擇固化劑、促進劑的種類和比例。需要做有顏色制品時,可加入少量色漿。 糊制:先在膠衣層上盡可能均勻地刷上一層厚厚的樹脂,然后鋪上..層玻璃增強材料。.好用表面氈或0.16mm玻璃布,并用刷子壓結實,這樣樹脂會很容易地沿著玻璃織物透上來。在玻璃織物沒有完全浸透之前,不要馬上將樹脂倒到它上面。用上述方法繼續糊下面的樹脂和玻璃織物,直至達到所需的厚度。每糊一層,都要使玻璃織物完全浸透。使每層織物都排盡氣泡,并貼胎良好。經過多次試驗建議采用一層表面氈,一層短切氈,之后再糊制玻璃布直至厚度的結構,這樣可避免纖維布紋透出膠衣層,影響制品表面質量。預埋金屬件時,制品厚度應該從鑲加嵌件的地方開始,緩慢過渡薄不來。需加入加強筋時,.好在.后一層玻璃織物鋪放之前,就直接把筋放上去。筋芯應該先用浸漬樹脂的玻璃織物復蓋,然后將.后一層玻璃織物鋪到制品整個面積上。
3、室溫固化:零件糊制完畢后,需在模具上停留24小時以上,完成固化期。 脫模:首先將零件邊緣脫出,然后再將零件脫下。較難出模的零件,可在制件與模具間吹壓縮空氣。按切割線支毛邊并修補缺陷:用曲線鋸或角磨機沿零件的邊緣線切掉毛邊,并對零件表面有缺陷的地方進行修補。 4、封邊:玻璃纖維不耐水。玻璃鋼制品切割斷面因纖維外露,浸水后,易造成制品的分層,影響制品質量。因而應對玻璃鋼零件進行封邊處理。其方法是用配好固化劑、促進劑的樹脂膠在零件切割斷面上均勻涂刷一層薄薄的膠液。
5、熟化:脫模后的零件必須存放一星期以上,以保證零件完全固化。
6、噴漆:噴漆前應將制品上的脫膜劑殘跡統統洗掉。按制品所需顏色噴漆。應采用低溫漆,漆的干燥溫度不得超過80℃。